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从清明消费热看长三角文旅产业增长密码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从清明消费热看长三角文旅产业增长密码

admin 2025-04-14 上海软文合集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坐着火车去赏花”,已然成为今年清明假期备受追捧的出行风尚。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出游枢纽,上海于清明期间开通了首趟 G7006 次赏花专列。这趟列车巧妙地串联起苏州周庄古镇、无锡鼋头渚等一众堪称“江南春色天花板”的绝美景点。相关数据显示,在清明假期里,无锡、黄山等赏花踏青的热门目的地,旅游订单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50% 。

前不久,国家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文旅产业被列为消费品质提升行动的重点领域之一。随后,沪苏浙皖各地政府纷纷积极响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清明假期,上海市共接待游客 700.27 万人次,江苏游客消费总额达 92.66 亿元,浙江游客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安徽文旅市场也持续升温。这一消费热潮不仅彰显了区域内市场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长三角文旅产业实现收入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可能路径。

“文旅+百业”:开启长三角文旅产业增长新路径

自2019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成立以来,沪苏浙皖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理念。在深化合作机制和推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各地在银发游、科技游和入境游等领域陆续实现突破,为区域文旅产业注入创新活力。从政策引导到实践探索,跨界融合正成为长三角文旅增长与升级的新路径。

银发经济:形成适老文旅新图景

“银发经济”近年来多次成为热议焦点。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末,我国老年人口有望突破3亿,其中旅游出游率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突破1亿。《“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大力推动养老与旅游的融合,鼓励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加大适老化建设,发展康养旅游基地,借此释放银发群体潜在的消费活力。

对此,沪苏浙皖协同探索旅居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今年清明期间,“新银发族”酒店预订量同比上升30%,携程“村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乌镇、周庄等古镇纷纷推出蚕花庙会、非遗手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银发群体参与。此外,上铁集团推出“乐游长三角”银发旅游列车服务,开行目的地扩容至嵊州、周庄等长三角30座城市;部分景区引入登山机器人等进行适老化改造,精准对接老年群体旅游诉求。

数字基因:科技重构文旅产业生态

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引下,沪苏浙皖积极运用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产业生态。上海迪士尼乐园以“科技+IP”领跑主题娱乐市场,2024年游客量高达1400万人次;无锡拈花湾景区创新“科技+夜游文旅”模式,推出国内首个定制无人驾驶智能游船,打造科技赋能与文化结合的“水上新空间”;富春山居数字文化体验馆融合AI短视频、AR导览技术,入选浙江文旅示范案例,至2024年底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安徽西递古村落运用AR技术复原徽派建筑营造技艺,打造国内首个艺术化亮灯水系。

数字技术催生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正逐步激活游客对文化的深层情感。例如,苏州网师园依托AR眼镜技术,打造出兼具文化深度与沉浸体验的新型文旅场景,使游客在虚实交融的环境中体验传统文化,并显著提升了游客的留存率。据数据显示,苏州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由2018年的15%跃升至2024年的51%,过夜游客停留时间也延长至平均3.2天。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互动模式,更推动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产业价值的不断延伸。

国际流量: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China Travel”国际热潮驱动下,长三角依托“免签朋友圈”扩容与“五星卡”政策创新,逐步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入境旅游市场体系。据统计,2024年上海入境游客突破600万人次,空港接待量稳居全国首位,而2025年清明假期,江苏南京、苏州、无锡三地单日接待境外团队超8000人次,入境游消费规模已全面超越了疫前水平。通过政策优势、流量转化与消费升级的有机结合,长三角正打造出一条从“流量入口”向“价值高地”转变的良性循环路径。

以上海为代表的入境游示范城市,通过推出“免费半日游”接待项目,成功串联外滩、豫园等世界级地标,并配备多语种讲解服务,为超过6000名国际游客提供贴心体验。此外,浦东国际机场的外币兑换中心提供“零钱包”免费兑换服务,上海市6.5万家商户、9万余台终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提升游客的消费便利性。

在2025年长三角文旅联盟联席会议上,沪苏浙皖共同签署《长三角入境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在资源开发、服务提升、客源共享、统一宣推及政策创新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为整个区域入境旅游市场持续注入新动能。

增长密码:从“流量争夺”到“价值共生”

当长三角文旅以清明假期700万人次客流、近百亿消费的亮眼数据,印证“坐着火车去赏花”的消费热潮时,其背后的增长逻辑早已超越单纯的“流量争夺”。从银发经济的精准供给到数字技术的场景重构,从入境游的服务升级到全域资源的协同共振,长三角正在完成从“流量争夺”到“价值共生”的深层蜕变。

这一转型的关键,不在于一时的游客爆发,而在于系统性能力的集成与提升。从“政策协同”到“产品协同”,沪苏浙皖正在形成一套更具韧性的文旅增长机制。围绕“文旅+养老”“文旅+科技”“文旅+国际消费”的创新供给模式,区域内正逐步实现服务标准对接、资源信息互通、营销渠道互联,使得游客从一次性消费转向持续性体验。与此同时,平台企业、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等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更重要的是,长三角正逐步摆脱“热点打卡”“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转向文化沉浸、情感链接、价值认同的新叙事。这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也提升了人均消费水平与目的地忠诚度,进而让流量的热度转化为文化的深度,以数据驱动加速游客体验的焕新升级,通过高质量服务持续拓展游客记忆的情感触点。由此,文旅产业不再是区域竞争中的附属品,而是成为一种融创新能力、消费引导力与社会凝聚力于一体的战略性引擎,有效驱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

长三角铁路新运行图发布,强化早高峰通勤及红色文旅线路

4月10日起,长三角铁路实施新运行图,新增5对客运列车并优化10对运行区段,重点强化早高峰通勤及红色文旅线路。货运端增开4列跨省多式联运班列,新增南京东至两广、安徽至山西等快速物流通道,预计年增白货运输4.3万标箱。同步提升合肥派河港、吕四港等产业枢纽运能,海铁联运班列增至95列,为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高效物流支撑。(来源:浙江发布

上海

闵行“耐心资本”首投落子可控核聚变

上海闵行区大零号湾创投基金近日完成首单“耐心资本”投资,联合市场化机构向翌曦科技注资近亿元天使+轮。该企业专注于可控核聚变核心部件的颠覆性技术研发,通过高温超导材料实现装置小型化。基金构建“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协同模式,通过股权激励和产业链协同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为未来能源产业布局注入战略支撑。(来源:今日闵行

浦东授牌突出贡献企业,政企携手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4月9日,浦东新区举行开发开放3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授牌仪式,160家企业获得表彰。市委常委李政等领导出席活动,区长吴金城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助力企业布局前沿产业。科思创、浦银理财、傅利叶智能等企业代表分享在浦东的发展实践,。(来源:浦东发布

浙江

浙江启动院士之家专项行动,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浙江省科协近日启动“院士之家服务创新浙江专项行动”,聚焦八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415X”先进制造业体系,依托全省11家院士之家,通过“六个一”系列活动整合顶尖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产业摸排、学术交流、技术对接等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来源:浙江发布

江苏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正式启用

4月7日,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启用。该货站由多方联合打造,面积约2700平方米,实现货物安检、海关查验等前置,较常规模式节约物流时间12—24小时,降低成本10%-30%。自2024年11月试运行以来,已操作44票业务,产品覆盖多领域,出口至日韩、欧美等地。(来源:苏州日报

国星宇航与星遥光宇签署“星算”计划协议

4月5日,无锡企业国星宇航与星遥光宇在嘉兴签署“星算”计划战略合作协议。星遥光宇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商业航天试点企业,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星宇航则是梁溪区空间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双方将围绕太空计算展开深度合作,推进红外实时感算技术创新,构建覆盖全球的林火感知及数据处理能力。(来源:无锡日报

安徽

“芜湖—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中欧班列“中通道”线路增至72条

近日,首列“芜湖—莫斯科”中欧班列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标志着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路增至72条。该班列搭载55个集装箱,货重266.4吨,货值2131.3万元,主要货物为汽车。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进出境口岸,线路覆盖1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货物种类繁多。截至2025年3月底,该口岸中欧班列货运量达1995.8万吨,开行班列18492列。(来源:新华网

蚌埠中国传感谷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蚌埠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核心技术打造的中国传感谷,历经三年多发展,已集聚23家领军企业、200余家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成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并入选全国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发展园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目前,传感谷已形成“一谷三园多点”布局,覆盖全产业链,经济规模超百亿元。(来源:蚌埠日报

(本文作者戚姚维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全晨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从清明消费热看长三角文旅产业增长密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