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正则事业兴。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作风建设作出新部署、进行再动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即日起,本栏目推出“强党性转作风”系列评论,探讨如何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编者
“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人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面对反动军阀举起的屠刀,有人问李大钊怕不怕,这是他的回答。
“红二师的红……在和平年代,它是一颗红心,随时准备着安放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保定学院的前身是素有“红二师”之称的保定师范学校,其西部支教毕业生投身边疆,迎着红旗召唤,道出誓言心声。
从革命先驱,到时代新人,一样的壮心壮志、许党许国。这份从容与坚定,都源自信仰的力量。
人们常说,共产党员要有“好样子”。“好样子”是形象,决定形象如何的,是作风;而决定作风的,是信念。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我们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崇高的信仰,决定了党的好作风、好形象。
张桂梅四十余年如一日,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黄旭华30年“水下长征”,为国之重器奉献毕生心血,“甘做隐姓埋名人”;樊锦诗坚守苍茫戈壁,让莫高窟壁画永放光芒,“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一座名为《信仰》的雕塑矗立,71位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感召和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一路向前,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信仰是作风的河床,作风是人心的流向。“修于内”与“形于外”是辩证统一的,融汇于实干之中。
矢志“回馈乡亲们”的邱军,帮群众“生活一下亮堂”,临终仍惦记“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这是人生志向与政治信仰的交相辉映。“不赴饭局”的潘东升,把精力用于“科技兴警”,群众开证明从“跑四五趟”变成“一趟就好”,这是清风正气与为民初心的相互印证。信仰从来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当信仰照进现实,就能催动精神变物质,化为奋斗前行的动力和为民造福的担当,推动发展步步高、生活更美好。
作风的堤坝,要持续培土加固;坚定的信仰,必须常修常炼锻造。在思想政治上筑牢根基,才能在行动上保持“时刻在状态”。
深化改革破除壁垒,科技攻坚突破瓶颈,助力企业“轻装快跑”,用心服务办好“关键小事”……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树立形象、赢得民心,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砥砺“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常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必能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强大正能量。
信仰如磐,精神如炬。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给父亲习仲勋同志的信中写道:“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坚定的信仰,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点亮这盏灯,再陡的坡、再难的坎,都不能阻挡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