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算法真的能“造神”吗?

网络时代,算法真的能“造神”吗?

admin 2024-09-14 北京软文合集 51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络时代,算法真的能“造神”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作者:陈法善,编辑:刘杨,原文标题:《算法与人性:为何「造神」是伪命题?》,题图来源:AI 生成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总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能够突然爆红,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比如,国产 3A 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发布,不仅让游戏本身刷屏,还意外地把山西文旅推上了热搜;郑钦文奥运混双退赛,意外带火了 " 臻欣棒 " 组合;董宇辉、李诞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人,却因丈母娘和姑娘们的 " 口味 ",而被摆到了擂台上 ……

人们在讨论他们 " 红 " 和 " 为什么红 " 的时候,总会提到实力、运气、机会等等,分析种种突如其来有了 " 泼天流量 " 的背后原因。在短视频和推荐算法兴起后,更是多了一个疑问:算法选中了他?

很多人认为,是算法造就了这些 " 网红 "," 算法引导流量、流量给谁谁就能红,所有网红都是算法打造的 "," 算法造神 "。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淄博的走红样本分析

去年到今年,文旅城市在社交平台上的走红,一个接着一个,此起彼伏。

哈尔滨、淄博、天水、阿勒泰、菏泽 …… 延续人们的思考习惯,有一个问题被反复问及:这些城市的走红,算法在其中承担什么角色,它们走红是因为算法吗?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尝试剖析一下淄博走红的时间线,看看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2023 年 1 月,一网友发布短视频 " 此时此刻一位淄博公主的亲妈正在吃着淄博烧烤 ",被冲上热榜,淄博烧烤由此走进公众视线。

2 月,淄博有关部门邀请 " 大 V" 户外直播,向网友推荐淄博烧烤,淄博烧烤迎来第一次大爆。

3 月,山东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感谢疫情隔离期间当地政府的免费热情招待。感恩的大学生们用社交媒体记录此行,淄博市政府公布打造 " 淄博烧烤 " 美食品牌相关措施。

4 月,热衷曝光不良商家的社交媒体大 V"B 太 ",在淄博暗访后发布短视频称,淄博从不缺斤短两。

紧接着,当地政府开始一系列操作:开通公交专线,在高铁上为游客准备礼物,不允许商家涨价,不允许出租车宰客,号召市民让利于客,让路于客,让景于客;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和卫生间,群众开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 ……

这期间,与淄博烧烤相关的各种热点词条,在网络持续不断,# 大学生特种兵旅游 #、# 北烧烤南泼水 #、# 淄博烧烤的灵魂配料是啥 # 、# 淄博公文水平杀疯了 # 等高热度话题,不断冲上热榜。

淄博成为五一旅游的热门选择地点 ……

通过这一番梳理,有没有发现," 淄博烧烤 " 的持续火爆,是有原因的。

一是有持续事件,让淄博得以持续留在公众视野。

二是有当地政府的激励举措和全民参与,接住了这 " 泼天流量 ",官民一起添柴助力让火焰越燃越高。

三是有民众情绪——无论是疫情过后坐在小马扎上卷饼吃肉的烟火气,还是大学生重返故地的感恩之旅,或是曝光博主 " 打假 " 未果体现出好客山东的淳朴民风等等,都能引来无数点赞、评论、转发。

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因素叠加,最终造就了 " 淄博赶烤 " 的现象级成绩单。

样本分析结束,但依然没能解决与算法相关的问题——三点原因没提到算法,淄博走红,与算法毫无关系?

网红与算法有关,但算法不起决定作用

先说结论:与算法有关,但算法不起决定作用。

当今新媒体时代,作为提效工具的算法无处不在。在社交平台上,算法是基于用户的阅读观看、点赞、评论、转发等交互行为发生后被启动,让创作者获得了流量,在海量信息中把用户想看的、想传播的内容让更多的人看到。

淄博走红,正是因为民众情绪的持续点燃,通过海量的互动行为启动算法,进而推荐给更多的用户观看、点赞、评论、转发等,形成几何式爆发,获得亿万流量。

如果没有山东千年的好客文化、淳朴民风,没有淄博烧烤本身带有文化底蕴的 " 灵魂调料 ",没有疫情之后的消费情绪,空有算法,淄博也不可能火爆至此。

除淄博、天水、哈尔滨等少数城市外,能够 " 走红 " 的城市依然是少数。从淄博的案例分析看,算法仅能锦上添花,从 1 到 2 添砖加瓦,无法由零到 1,凭空造神。

再以雷军为例: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成名以来,雷军一直是商界的传奇人物,其非凡的人生经历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的 " 爽文男主 "。

今年初以前,雷军在抖音上的粉丝一直在千万级别。而等到 3 月底小米 SU7 上市,在米粉热捧、车圈大佬直播热潮中,其抖音粉丝迅速涨到近 3000 万。

在抖音,米粉看到了不一样的雷军:考取赛车驾照、玩漂移,与苏炳添一起在巴黎街头直播漫步,甚至在纽北赛道飙车。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雷军这个 " 老网红 " 在抖音找到了新受众。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事件、内容的支持," 老网红 " 雷军再进一步并不容易,因为有了新车上市的推动,推荐算法把雷军推给了更多关心 SU7、关心雷军的网民,他得以获得更多的粉丝与流量。

可以说,雷军的走红,并非算法推动;雷军的 " 更红 ",与算法有关——因为小米和雷军的新动作,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与互动,加持获得了更多流量。

从算法的作用看,也无需造神

从内容角度看,算法单方面 " 造神 " 是危险且多余的。一个博主可能是某些用户的偶像,但在另一些用户眼中可能什么都不是。就像网友说的," 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强捧红灰飞烟灭 ",如果平台试图造神,可能会讨好一部分用户,但同时也会失去另一部分用户。

就算一个人是雷军、董宇辉、郭有才的忠实粉丝,如果让他每天都只看这三个大 V 的视频、直播,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审美疲劳,甚至可能会有卸载平台的念头。

此外,推荐算法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提效,它的产生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海量信息有效分发的问题,让好的内容分发到想看的人手机里。从这个角度看,算法或平台,也依然没有 " 造神 " 的动力。

据统计,中国每天产生 900 亿 GB 的信息,每年产生的信息总量超过 1000 万座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面前,如果没有算法的高效筛选与匹配,一方面好的内容难以有效触达到匹配的用户处,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被天量的信息淹没,看不到自己想要、有用的内容。

因为有了推荐算法,在短视频平台上,史铁生和《我与地坛》能够持续走红;81 岁的老农技员梁振清讲授农技知识收获了无数 " 学生 ";戏剧迷可以在线看陈丽君、李云霄出演的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考古学博士创作者 @水星水星逛博物馆 ,以过硬的讲解内容吸引了 500 万粉丝 ……

算法的作用,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和巨大。算法更多是作为一种工具,帮助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被更多人看到。

对个人而言,面对 AI 和算法的浪潮,与其研究如何一夜成名,不如学习技术,了解算法、用好算法,从而适应时代与技术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网络时代,算法真的能“造神”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