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上海为什么能
打“飞的”出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场景了。8月18日,连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运行,这标志着上海—苏州长三角区域的低空空中载客航线成功开通。
就在这趟“首飞”开启的前2天,《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正式公布。
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上海要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此次行动方案还强调,上海要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从行动方案的出台,到商业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标志着上海低空经济发展正步入加速阶段。这背后,也是全国各地新一轮万亿级产业竞争的开启。
8月18日上午,2名乘客(中间)从昆山乘坐直升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星野飞行基地。新华社 图
上海推动低空经济的突出优势
近一两年,低空经济已成为热词。它是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空域,以低空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业态。
具体来看,像上海浦东至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所代表的“空中出租车”,实际只是其商业应用场景之一。在工、农、林、渔等领域,以及医疗救援、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诸多行业,低空经济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突显的是低空经济的一个重要优势,即它可以覆盖和融合一、二、三产业,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综合带动性强的特点,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这样的超大规模和体量,正是当前全国多地都对低空经济青睐有加、加快布局的直接原因。
当然,每个地方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禀赋、潜力,以及侧重点都会有差异。对上海来说,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主要是体现在雄厚的产业链基础和丰富的市场应用场景上。
拿产业链来说,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集聚全国约50%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头部创新企业。同时,在“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方面,形成了成熟完整的供应链。这样的市场生态,离不开有着“民用航空第一城”之称的上海长期以来在民用航空产业方面所积累的雄厚基础。因为低空经济与民用航空,在人才、产业链乃至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交叉。有统计表明,全国70%的民用航空产业人才,国内80%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创始人和创新团队均曾在上海航空体系内工作。
可以说,上海发展低空经济,民用航空产业方面的强大溢出效应——从技术,到人才,再到相关配套产业链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堪称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
除此之外,上海发展低空经济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空间”利好。众所周知,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而上海所领衔的整个长三角区域,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培育,或者说是产业生态的构建上,存在着可观的分工协作潜力。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和制造。在这些领域和环节,长三角各区域各有所长,通过强化协同互补,便有利于获得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优势。像有专家提出,上海、南京等地都在打造三维数字地图,可以进一步加强协同并探索形成标准化的低空地图体系。
事实上,区域内高水平的产业分工协作之于产业发展的加持效应,在长三角早就有先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特斯拉80%以上的供应商都位于长三角地区。可以期待,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各区域的低空产业发展,将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分工协作经验,实现共赢。
上海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应用场景有哪些
在应用场景打造,也即商业化方面,上海发展低空经济、打造“天空之城”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比如,上海是全国最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地区之一,相关应用场景的探索启动较早,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走在前列。如早在2018年8月,作为全国首个允许无人机开展多场景测试、应用的基地——华东无人机基地就在金山区揭牌启用,这为行业应用、培训教育、运行管理等提供了基础设施便利。
另外,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超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优势,上海在低空经济应用方面的需求,及社会接纳度和创新意识也比较强。据悉,目前上海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均已开展低空经济试点。除了金山“海-岸-城”场景物流运输外,杨浦城市低空智慧物流配送、徐汇滨江无人机集群表演、长三角区域跨城低空载客运营等应用场景也都在逐步深化拓展。
这次行动方案也提到,要实现物流运输、应急救援、低空文旅、智慧城市、载人交通等商业场景的“100+”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初步建成“海-岸-城”智慧物流商业体系。
实际上,一些应用已经铺开。如目前上海已有相关公司推出了舟山群岛—上海金山的跨海生鲜冷链运输服务,并实现每天10个架次、一周50个架次的常态化运营,这意味着新鲜直达的舟山海鲜可每天源源不断“飞”进上海市民的餐桌。此外,通过无人机从医药公司快速运输急需药品到三甲医院,或者跨越黄浦江将急用药、血液制品、紧急文件等送到江对岸等低空经济服务,在上海也将逐步实现常态化供应。
上海低空经济的商业化空间如此之大,也同样不能忽视长三角这个区域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的整体布局上,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就意味着各地的基础设施、发展意识等都相对比较同步。那么,各地区齐头并进,自然就壮大了上海低空经济应用的场景支撑。
二是,长三角各地区间的经济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也拓宽了低空经济跨区域的场景应用空间。像连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开通,就是建立在跨区域的经济、人员互联互通的旺盛需求之上。可以说,长三角内部的一体化程度越高,上海低空经济的应用空间就越大。毕竟,上海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在低空经济的应用网络中,也将扮演着“枢纽”作用。
低空经济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当前低空经济产业整体上仍处于一个加速起跑的阶段,各区域对这个万亿级新兴产业的竞争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不只是上海,近期全国多个省份都出台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或是产业支持政策。在人才、资金、营商环境等多方面,都展现了“重仓”低空经济的雄心。如有多地发起并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达百亿级。还有的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像深圳明确要打造“世界低空经济第一城”,成都要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等。
这种竞相布局代表的是低空经济在当前作为新的产业“风口”的地位。究竟谁能够成为最大赢家,还有待观察。但有两点是可以预期的。
一,每个地方的低空经济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不一样,关键还是要找准定位。像有的地方,基于人才、技术、资金、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可能在产业链的中上游,如研发、核心零部件及系统、装备制造等环节占据有利地位;有的则可能在产业链的中下游更具优势。比如一些地方在农业、物流、文旅等方面与低空经济融合上,有很大的场景优势。
因此,各地布局低空经济还是要因地制宜。如此既能体现出比较优势和特色,也有助于避免一些无效内卷。当然,任何产业在起步阶段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比较优势的确立也需要在发展中逐步挖掘出来,首先还是要“动”起来。
二,低空经济作为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在带动产业升级及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释放的红利,又将转化为区域竞争洗牌的推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几年的崛起,给国内城市竞争格局带来的改变可谓有目共睹。低空经济产业的加速发展,对城市格局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海报设计:白浪